第190章-《皇帝们的死后生活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冯有双手交握攥在一起,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开口为侄女说情,要不然又要牵出自己的旧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彩虹色的辟雍修了十年,今日正式落成。过些日子或许会有阎君亲临,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,开始正式上课。

    但在现在,仪式还没确定好,阎君们各自偷懒休息。熬过了几年昏君之后,现在的梁帝萧衍是个俭朴勤劳仁爱的好皇帝,虽然不知道能持续多久,不过先休息一会就好。

    阎君殿中只留下了五位阎君,其他人都走了,各自去选新家的住址,看设计图。山上可以先动工。

    没过一会,飞过来一张纸条落在桌子上,纸上墨迹淋漓的写着:[在天池里戏水太快乐了!我要赋诗一首。]

    [来呀,趁着今天没事做,来趟浪水]

    [泡温泉吃年糕,这阎君还能再当一千年]

    [从旁边山峰上跳到天池时不要头朝下,裤子会被水冲跑,切记切记]

    [温泉被妇人们霸占了……]

    [湖边的吊脚楼应该开始动工。]

    吊脚楼的设计是这样的,这座山峰的顶端容有一座天湖,四面自然是山坡,来承载这湖水。用竹木搭起架子,一半入水,搭起一座高临水面的房屋,房屋背依峭壁,设计图上看着非常灵巧,到时候坐在楼中乘风饮酒,会很爽。

    几人互相询问:“你会凫水吗?”

    “我不太会,应该淹不死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是这么说,我也淹不死。”

    嬴政:“我会。”

    四人大惊:“什么?!!!你怎么会??”

    嬴政叹了口气:“邯郸江湖多,我学过。”谁年轻时都争强好胜,别人会的,我必要会。那时候……常和燕太子丹一同凫水。

    游水没什么意思,温泉倒是不错。

    他虽然没去,吕雉替他去圈地选址盖房子,选了一个不高不矮、距离主峰很近的山峰,圈了十几亩地。想了想,又抹去一半。阎君们要坚持节俭朴素的底线,不要宫女,就算调鬼卒来扫地、花钱雇仆人来打扫也不行,非要自力更生。那就把房子盖小一点,若像昔日的王宫那样大,每日扫落花就要把人累死了。泡在温泉中,指着地图:“暂定在这里,等政哥休息事让他再来看看。”

    阎君夫人笑嘻嘻的说:“咱们居住的后宫,管他们什么事?好像一年到头能回家几天似得。你有你的地狱要管,屋子空着也是空着,叫你们俩儿子来住,也让我看看男人。”

    众人笑作一团,阎君夫人过去住在丈夫的分管的城池中,和普通人无异,想看什么都行。

    吕雉道:“唉,你们已经各自有了宫殿,只有我还没有。”指望阿政修炼出身外化身,坐镇到属于他的城池实在是太难了。现在属于他的城池还被他指派的官员代管,每月汇报情况呢。嬴政没去,她也不好自己过去修一座宫殿,就算是修了,也没有时间去住。

    别的阎君夫人都是跟随丈夫的身外化身驻扎的城中,不只有孤单寂寥,阎君一半在都城里忙着,另一半自己城里无事,就可以和夫人恩爱一番。有两位阎君是真忙的冷落夫人,其他人为了不令她难过,就都说自己也很惨淡。

    一位太夫人也笑:“我听说有文人要求给夫人上尊号,册为皇后,尊封我为太后。这群人真是喜欢指手画脚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就没有尊我为公主的?我哥哥不常提起我么?”

    “按他们说的,没有皇后的得赶紧立后,有皇后的将来还得纳妃,多生孩子。把他们能的,我听说他们打算增添法律,对阎君的宫闱之事指手画脚的人全都拔舌地狱服役。”

    “将来你们住在哪儿啊?我还得住在那边儿去,那边他的化身有空,我也好照顾他,要在这里,咱们好聚,他却很是不便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说,秦始皇派人去治理他那城池,一样井井有条,他们怎么就不行,非得亲力亲为?”

    吕雉笑道:“阿政也想亲自去呢,这些年每次出巡,都去他自己的城池巡视。”我估计,如果可以,他恨不得吧天下分成郡县制之后,每个郡里都有一个他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刘秀捧着最新鲜的《齐民要术》来到殿前:“阎君,我打算将这套书加入课程中,要考试。”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农桑之劳苦!

    阎君们还没看过这套书,拿过来分着一人一卷来看:“好书!好书,想不到文人中竟有人摒弃风花雪月,写这些务实的东西?”

    “看饿了!”

    “工艺倒是不错。”

    嬴政正拿着《水经注》看这上面对秦始皇陵选址骊山的点评,心不在焉的有些生气,谁愿意被人点评自己的陵寝?又看了看对各家山陵的评价。

    “这书从何处来?”

    刘秀答道:“亲人们知道我掌管太学。祖先刘恒、我儿子刘庄、族人刘备各抄了一份送来。这套书,城隍判官们都很喜欢。”种过地的人以此书怀念过去,没种过地的人以此学习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阎君们同意增加考试科目,派扈从出去买奶酪吃。写的太好吃了。

    又过了几年,萧道成的亲戚萧衍当了几年皇帝,迄今为止是个明君。

    元恪取消了不仁不孝的‘子贵母死’政策,气的拓跋珪、拓跋嗣、拓跋焘暴跳如雷:“国家祸事就在眼前!”

    拓跋濬却非常支持:“取消的对!”拓跋弘和元宏也是一样大声支持。

    矛盾非常激烈,甚至打了起来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