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 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,以迎将军者乎? 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’ 朱慈炤越想越佩服诸葛亮,这隆中对的战略都快一千五百年了,竟然还不过时。 而且朱慈炤真没有借鉴它,而是根据自己手里有限的几张牌,制定了一个先占湖广,再取云、贵、川,从而雄踞西南、图谋天下的战略。 这其中又包含争夺汉中、四川、湖广的数场大战;以及收服西南土司、吸纳农民军;向南拿下缅甸、安南。然后三足鼎立,以待时变。 突然有一天,朱慈炤忽的就想明白了:我制定的战略不就是隆中对嘛。不说一模一样吧,至少也有个九成九的相似。 这也是朱慈炤执意要做汉王的由来。当初昭烈帝走过的路,我大明汉王再走一遍,就不信这次还是遗憾结局。 想到这里,朱慈炤有感而发,念起了诗。 历史上被列为明末五大学者之一的舜水先生朱之瑜,流亡海外,曾写下《避地日本感赋》二首: 其一 汉土西看白日昏,伤心胡虏据中原。 衣冠虽有先朝制,东海幡然认故园。 其二 廿年家国今何在?又报东胡设伪官。 起看汉家天子气,横刀大海夜漫漫。 朱慈炤反复念诵几遍,忽的雷声滚滚,风雨大作。 朱慈炤自己起身,向外望了几眼,感叹了一句:果然人心即天心,若本王当兴汉室,必有天佑之。 关好窗户,埋头睡觉。 借此风雨,巡防敛迹、街道无人。首辅宅邸,灯火寂灭、死士潜踪。 第二日一早,风雨稍歇。 骆养性与众人忙了一夜,终于敲定了汉王仪卫司的名单,并整理好了所有入选侍卫的卷宗,以备查询。 骆养性如释重负地伸了个懒腰:“大家都散了吧,安排好你们的人,巳时初刻,前往十王府。” 王忠他们三个百户都回值房休息去了,只有高文采交待好自己的手下亲信,便急急忙忙地回家了。 一回到家,高文采便把发妻和儿子分别叫了起来。 高夫人和高必卿都还迷迷糊糊的呢。 高夫人问道:“夫君怎么忙了这一整夜,您看您眼里都是血丝,我先安排丫环给您做早饭去吧。” 高文采摆摆手:“不忙,不忙。昨天汉王殿下突然来锦衣卫选拔侍卫,今天就要搬去王府。 我被汉王选为仪卫司仪卫正了。另外我也给必卿也报上名了,夫人去给他收拾收拾,一个时辰后,我们一起去王府。” 高夫人懵了:“必卿才十四岁,夫君这么急吼吼地给他安排差事做什么。 再说这汉王也是个急脾气,头一次听说这么着急搬家的,跟打仗似的。 而且跟了汉王,哪里还有前途,夫君完全可以把必卿安排到太子那里啊。 你们进了汉王仪卫司,以后汉王就藩,我们全家岂不是要跟着走?” 高文采回道:“不是,汉王说了,只是借调两年。两年后,我们可以重回锦衣卫,不必跟着去就藩。 而且不白干,两年后,每人至少官升一级,赏银三十两。” “还有这等好事?可你们父子跟着汉王两年,以后太子当国,不会猜忌你们吗?” 高文采都被逗乐了:“真是后宅妇人见识,你怎么知道汉王一定会被太子猜忌?万一他们是兄友弟恭呢。” 高夫人也乐了:“夫君若是说一奶同胞的亲兄弟,我还能凑合着相信他们会兄友弟恭。 隔了肚皮的,一百对兄弟里,有一对真正关系好的,就算烧高香了。 再说了,皇贵妃与那三位皇子,死的绝对有蹊跷。 别的不敢说,后院宅斗,夫君肯定远不如我懂。有些事情,男人死活弄不明白的,我们这些妇道人家一眼就能看穿。” 高文采点点头:“跟你说吧,后院争斗我不懂,但前朝形势,我也能一眼看穿。 自松锦惨败之后,京师已经注定守不住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