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崇祯死后,吴三桂降清不降顺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 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转变流寇思想,和清军一打就全露馅了。 不选择投降李自成,说明吴三桂眼光不错。 朱慈炤正想着,崇祯和吴三桂已经聊上了。 崇祯最关心的,还是关宁军的人数与战力。 吴三桂忠诚归忠诚,在人数上不敢少报:“禀陛下,臣在松锦之战后,收拢溃兵,招揽壮勇,如今共有精兵三万。 一旦东虏大军来攻,三万兵马恐怕不足以支撑。 而且末将身后的山海关兵力空虚、守备薄弱,还请陛下速速增兵为宜。” 崇祯听说吴三桂尚有三万精兵,先是大喜。等听到吴三桂建议增兵,又皱紧了眉头。 朝廷现在这个样子,哪还有能力在辽东增兵啊。 甚至都不应该称辽东了,锦州已失陷,复辽眼看希望渺茫。 山海关外的重镇里,就剩下了宁远,以后还是称辽西较为恰当。 崇祯忽略了吴三桂的增兵要求,又问道:“黄台吉威胁要入关劫掠,吴总兵你怎么看?” 吴三桂答道:“据末将推测,从下个月起,东虏就会入关劫掠京畿。 现已入冬,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恐怕只是小打小闹。 明年开春,东虏才会进行大规模劫掠。陛下应该早做准备才是。” “这次东虏会大举进攻京城吗?” 吴三桂摇摇头:“末将以为不会,东虏志在劫掠,并无意进攻京城。 据末将了解,东虏黄台吉想要再观望观望,先看看流寇有何建树再说。” 崇祯又问道:“内地已无勤王军可调,东虏入关劫掠,该如何应对?” 吴三桂抬头看了一眼皇帝,又看了看太子、首辅,然后便又低头沉吟。 崇祯知道吴三桂心里有话,却不敢说,忙勉励道:“吴总兵,有什么话,但讲无妨。 便是有不当之言,朕亦赦你无罪。” 吴三桂壮着胆子答道:“回陛下,末将以为,还是命各府、州、县组织乡勇,配合官军抗击东虏吧。” 这次轮到崇祯沉吟不语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