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两年,华为苦啊,用着38nm分辨率的DUV光刻机,来生产生产7nm芯片甚至5nm芯片,能成产吗? 答案当然是能。 但是为什么之前没有其他厂商这么做过? 原因也很简单,四重曝光工艺,不仅生产效率会被拉低,良品率也很难保证。 已经量产近两年的生产麒麟和昇腾的这几条产线,良品率也不超过60%。 也就是说,一片晶圆,接近一半的面积都浪费掉了。 这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,高端产线本就不多,更重要的还是芯片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狂热的手机用户以及AI算力的需求。 “你这,怎么个情况?”纪弘也是看着于东,如此问道。 “你那个……这个……”于东“这个那个”了老半天,一句囫囵话都没有说出来,估计是想要点儿什么,但是又没有准备好话术。 纪弘心中了然,知道他是什么打算,也是率先开口询问:“是不是四重曝光工艺的良率有了很大提升?多少?” “从58%提升到了75%。”既然纪弘什么都知道,那于东也就好说话了: “我们实在是没想到,让给你了一条产线,我们的生产不仅没有受影响,产能还提升了一些。” 于东内心也是很感慨,哪怕上次跟纪弘交谈的时候,纪弘就跟他说过产线优化和升级的事儿,但看到最终的效果的时候,他还是很诧异——计划跟结果从来都不是完全一体的,纪弘说的时候,也只是说要尝试。 但结果真正摆在眼前的时候,那剩下的就唯有震撼了——毕竟,这是他们努力了两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。 纪弘过去才多久?一个月不到吧?也就二十天! 这一次来河州之前,华为再次开了一次临时的董事大会,确定了类思维AI对工业领域,尤其是精密工业领域,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。 这就完全不得了了。 卷耳智能科技在华为那里的分量又大了一分。 而于东此行,目的很明确:给自家所有产线按照纪弘的这个标准进行系统重构和改造——之前纪弘给他们的只是晶圆和掩膜版对准工艺提升的一个算法。 “其实暂时没必要。”纪弘说道: “给你们的那个就是这次主要优化和改动的部分,其他环节优化的有限。良率和产能的提升也很小,只是稳定性稍微好了一点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