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杨士奇先是拍了一下朱高燨的马屁,随后便又说道: “臣以为,鞑靼虽说善于骑射,但被赶至北方草原多年,据说部族之间早已搏杀多次,已不复当初之勇矣。” “而反观我大明军队,在太子殿下手中士气蓬勃,皆乃久经沙场之精兵良将。” “值此良机,正应当一鼓作气,以正面堂堂之势,彻底击败来犯之鞑靼,壮我大明雄威!” 见杨士奇如此上道,朱高燨顿时心中一乐。 果然是永乐年间的“二杨”首辅,眼光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。 老头子当年靖难以后,担心北方这些异族卷土重来,不但将整个大明的重心都搬迁至了京师,还三天两头出兵清扫北方。 为的就是防止重演蒙元旧事。 毕竟这些游牧异族,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,稍不留神便会被异族入侵,运气好点的就把他们给赶了回去,但一般也会被狠狠咬上一口。 运气不好的呢,就如同那高粱河车神的大宋一般,彻底凉凉…… 因此,朱高燨是一定要将鞑靼给解决掉的! 而殿内,众人见杨士奇如此掷地有声,一时间也是神色各异。 许多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,早已得到风声,想要将这潭水给搅浑,给朱高燨一点颜色瞧瞧。 而朝中的文官派系,则是想要趁机压制住朱高燨,打击他的威望,最好能换个太子…… 可眼下听这意思,似乎几位大学士也站在了朱高燨那一边? 这就未免有些不太好办了。 毕竟大学士虽说并无实权,但终究地位尊崇,还是内阁首辅的候选之一,他们的意见,也会对朝中官员们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。 因此,满朝文武在经历了一阵异样的安静以后,便逐渐开始窃窃私语起来。 而朱高燨也并未阻止这一幕,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一幕,嘴角边的那份笑意似有似无。 王直心中有些着恼,一方面他对太子的强硬态度有些不满,另一方面,也是对杨士奇站出来支持太子感到疑惑。 这家伙莫非悄悄投靠了太子不成? 那可不是什么好事! 在如今这个关头,太子那一方的力量强大一分,便会给他们带来更为强大的压力。 如今朝堂上的势力一分为四,有支持太子的,有极少数中立的,剩下的便是他们这文官派系与世家大族一系。 第(2/3)页